一、工业物联网中的 Modbus

**

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作为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正推动着传统工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迈进。它通过将大量的工业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工业物联网的庞大体系中,Modbus 协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Modbus 协议自 1979 年由 Modicon 公司(现为施耐德电气)推出以来,凭借其简单易用、开放性以及广泛的兼容性,迅速成为工业通信领域的事实标准 。它为工业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语言,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能够相互理解、协同工作。无论是传感器、执行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还是人机界面(HMI)等,只要支持 Modbus 协议,就可以方便地接入工业物联网系统中,实现数据的交互与共享。

在工业物联网的架构中,传感器作为感知层的关键设备,负责采集各种物理量、状态信息等,如温度、压力、湿度、流量等。而网关则是连接感知层与网络层的桥梁,它不仅要实现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还要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转发。Modbus 在传感器与网关的通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确保了数据能够准确、可靠地从传感器传输到网关,进而上传至更上层的控制系统或云平台。

二、Modbus 基础探秘

2.1 Modbus 协议的起源与发展

Modbus 协议由 Modicon 公司(现施耐德电气)于 1979 年开发,最初是为了实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之间的通信 。在当时,工业设备之间的通信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厂商的设备难以互联互通。Modbus 协议的出现,为工业设备通信提供了一种简单、通用的解决方案,迅速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Modbus 协议也在不断演进。最初的 Modbus 协议主要基于串口通信,包括 Modbus RTU(Remote Terminal Unit)和 Modbus ASCII 两种模式。Modbus RTU 采用二进制编码,数据传输效率高,适用于大多数工业场景;Modbus ASCII 则采用 ASCII 字符编码,便于调试和查看,但传输效率相对较低。

20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以太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基于 TCP/IP 的 Modbus TCP 协议应运而生。Modbus TCP 将 Modbus 协议封装在 TCP/IP 协议之上,利用以太网的高速传输特性,实现了设备之间的远程通信和大规模组网,进一步拓展了 Modbus 协议的应用范围。如今,Modbus 协议已成为工业物联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协议之一,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能源、电力、楼宇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2.2 Modbus 协议的工作原理

Modbus 协议采用主从通信模式,网络中只有一个主设备(Master),可以有多个从设备(Slave),从设备地址范围一般为 1 - 247 。主设备负责发起通信请求,从设备接收请求并进行响应。这种模式确保了通信的有序性,避免了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导致的冲突。

Modbus 协议的数据单元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和应用数据单元(ADU)。PDU 包含了具体的请求或响应信息,如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等;ADU 则是在 PDU 基础上加入了一些附加域,用于定义整个 Modbus 事务处理的数据结构。例如,在 Modbus RTU 中,ADU 由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和 CRC 校验码组成;在 Modbus TCP 中,ADU 则由 MBAP 报文头(包含事务处理标识符、协议标识符、长度和单元标识符)、功能码和数据组成。

Modbus 协议定义了一系列功能码,用于实现不同的数据访问和操作。常见的功能码有读取线圈状态(01H)、读取离散输入状态(02H)、读取保持寄存器(03H)、读取输入寄存器(04H)、写入单个线圈(05H)、写入单个寄存器(06H)等 。主设备通过在请求报文中指定功能码,告诉从设备需要执行的操作。从设备根据功能码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主设备。例如,当主设备需要读取传感器的温度数据时,会向传感器对应的从设备发送一个功能码为 03H 的请求报文,指定要读取的寄存器地址和数量;从设备接收到请求后,读取相应寄存器中的数据,并将数据封装在响应报文中返回给主设备。

2.3 Modbus 协议的特点与优势

Modbus 协议是开放的,任何制造商都可以使用它来开发自己的产品,无需支付版权费用 。这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遵循相同的通信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促进了工业设备市场的竞争与发展。例如,一家工厂中可能同时使用了来自不同厂商的 PLC、传感器和执行器,只要它们都支持 Modbus 协议,就可以方便地集成在同一个工业物联网系统中,协同工作。

Modbus 协议的消息格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实现 。无论是硬件开发人员还是软件开发人员,都能够快速掌握 Modbus 协议的原理和应用。例如,在开发一个支持 Modbus RTU 的传感器时,开发人员只需要按照 Modbus RTU 的数据帧格式,编写相应的通信程序,实现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和 CRC 校验码的处理即可。这种简单性降低了开发成本和难度,使得更多的设备能够支持 Modbus 协议。

Modbus 协议支持多种物理层和传输方式,如串口(RS232、RS485、RS422)和以太网(TCP/IP)等 。这使得 Modbus 协议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业环境和应用场景。在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通信距离较短的场合,可以使用基于串口的 Modbus RTU 协议;而在需要远程通信、数据传输量较大的情况下,则可以选择基于以太网的 Modbus TCP 协议。此外,Modbus 协议还可以通过网关设备与其他通信协议进行转换,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Modbus 协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定义新的功能码和数据类型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业应用需求 。例如,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诊断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厂商通过自定义功能码,实现了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等高级功能。同时,Modbus 协议也支持多个从设备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方便了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三、传感器与网关基于 Modbus 的通信原理

3.1 传感器在工业物联网中的角色

在工业物联网中,传感器堪称感知物理世界的 “触角”,肩负着数据采集的重任,为整个系统提供最原始的数据支持。通过传感器,工业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状态信息等,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控制和优化。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丰富多样,各有其独特的测量参数和应用场景。温度传感器可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在制造业中,它能确保设备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避免因过热或过冷导致设备故障;在农业领域,土壤温度传感器有助于农民为农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湿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住宅的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在食品仓储行业,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仓库内的湿度,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压力传感器则用于感知气体和液体的压力变化,在汽车制造中,它可监测轮胎压力,确保行车安全;在石油化工行业,压力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管道内的压力,防止管道因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等危险。

此外,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液体、粉末和颗粒状材料的液位,常用于石油制造、水处理等行业;加速度计可检测物体的加速度和重力变化,在智能计步器中,加速度计能够准确记录用户的步数和运动轨迹;陀螺仪用于测量角速或绕轴旋转的速度,在汽车导航和电子稳定控制 (防滑) 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气体传感器主要监测空气质量的变化,可检测有毒、易燃或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采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

3.2 网关的功能与重要性

网关在工业物联网中扮演着连接不同设备和网络的关键角色,堪称工业物联网系统的 “桥梁” 和 “中枢”。它不仅要实现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还要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转发,是保障工业物联网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之一。

从功能上看,网关首先具备协议转换能力。工业物联网中存在着多种通信协议,如 Modbus、PROFINET、EtherNet/IP 等,不同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协议进行通信。网关能够支持多种工业协议,并将这些协议转换成统一的标准格式,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例如,当传感器采用 Modbus 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而上层控制系统采用 PROFINET 协议时,网关可以将 Modbus 协议的数据转换为 PROFINET 协议的数据,实现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

数据采集与处理也是网关的重要功能。网关可以实时采集来自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并进行过滤、聚合和处理。通过去噪、去重、阈值过滤等方式,网关能够减少冗余数据,降低传输带宽和云端存储成本。同时,网关还支持边缘计算,在本地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如统计分析、异常检测等,减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并降低延迟。例如,在智能工厂中,网关可以实时采集生产线上各种设备的运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向操作人员发出预警。

网关还为用户提供远程监控与控制的功能。通过网关,用户可以从远程监控和控制现场设备,实现故障诊断、配置更改等操作。这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比如,工程师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登录网关,查看工厂中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远程调试和维护。

此外,网关通常具备安全功能,包括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以保护工业控制系统免受网络攻击。在当今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网关的安全防护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止黑客入侵工业系统,窃取敏感数据,保障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在连接不同设备和网络方面,网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将来自不同协议和接口的设备数据进行汇集,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在一个大型工厂中,可能存在着来自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传感器、PLC、机器人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各不相同。网关作为连接这些设备的桥梁,能够将它们的数据统一采集和处理,使整个工厂的生产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3 Modbus 通信在传感器与网关间的实现

传感器与网关基于 Modbus 通信的实现涉及硬件连接和软件配置两个关键方面,下面将详细阐述其具体过程和通信流程。

在硬件连接方面,若采用基于串口的 Modbus RTU 通信,通常会使用 RS485 接口。RS485 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长的传输距离,适合工业环境中的数据传输。以温度传感器与网关的连接为例,需要将温度传感器的 RS485 接口的 A 线与网关 RS485 接口的 A 线相连,B 线与 B 线相连,同时确保两者的接地良好。若传感器支持 Modbus TCP 通信,那么则通过以太网接口进行连接。将传感器的以太网接口与网关的以太网接口通过网线连接,并且保证它们处于同一局域网内,这样就完成了基本的硬件连接。

软件配置环节同样至关重要。对于传感器,需要根据其说明书设置 Modbus 相关参数,如从设备地址、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从设备地址用于唯一标识传感器在 Modbus 网络中的身份,确保主设备能够准确地与它进行通信;波特率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则用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而网关的软件配置也需根据传感器的参数进行相应设置,同时要确保网关能够识别和解析传感器发送的 Modbus 数据。在一些工业物联网平台中,还可以通过配置软件对网关进行远程配置和管理,大大提高了配置的灵活性和效率。

当硬件连接和软件配置完成后,传感器与网关之间就可以基于 Modbus 进行通信了。其通信流程如下:主设备(网关)首先根据需求构建 Modbus 请求报文,其中包含从设备地址(对应传感器的地址)、功能码以及需要读取或写入的数据地址等信息。例如,网关要读取温度传感器的当前温度值,会构建一个功能码为 03H(读取保持寄存器)的请求报文,并指定温度数据所在的寄存器地址。然后,网关将该请求报文通过硬件接口发送出去。

传感器(从设备)接收到请求报文后,会首先检查报文中的从设备地址是否与自身地址一致。若地址匹配,则根据功能码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读取温度数据的请求,传感器会读取对应寄存器中的温度值,并将数据封装成 Modbus 响应报文返回给网关。响应报文包含从设备地址、功能码以及读取到的温度数据等信息。

网关收到响应报文后,会对其进行解析和校验。校验通过后,提取出其中的温度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存储到本地数据库、上传至云端平台或转发给其他控制系统等。如果在通信过程中出现错误,如校验失败、超时未收到响应等,网关会根据预设的错误处理机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重新发送请求、记录错误日志等。

Logo

技术共进,成长同行——讯飞AI开发者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