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 题 矿井突水水流漫延模型与逃生方案完整成品 思路 模型 代码 结果分享!全网首发高质量!!!
本文针对矿井突水灾害问题,建立了水流漫延模型与逃生路径优化方案。首先将巷道网络抽象为加权有向图,基于流量分配原理建立了单/双突水源的水流传播模型,计算了各节点到达时刻和巷道充满时刻(问题1、3)。其次,考虑水流影响下的行人速度变化,采用时间依赖最短路径算法为矿工设计最优逃生路线(问题2、4)。结果显示附件1和附件2中的矿工均能成功逃生,平均到达时间分别为16.81和15.89分钟。模型通过三维可视
矿井水灾是矿山安全开采生产“五大灾害”之首,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水灾害事故难以避免。当水灾发生时,若能快速推演出突水水流的漫延过程,制订科学的救灾方案和逃生线路,就能降低涉险人员的危险性,减少经济损失。
矿井巷道系统根据矿藏分布和矿脉走向布局,通常形成复杂的立体交叉三维网络结构。巷道断面存在多种类型(如矩形、拱形、梯形等),本赛题仅考虑矩形断面,断面底边与水平面平行,如图 1(a)所示。一段巷道用其两端断面底边中点的连线来表示,如图 1(b)所示的巷道用线段 AB 表示。
图2是一个矿井巷道网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表示巷道断面底边的中点,红点表示矿井网络的出入口,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矿井的一段巷道。附件1和附件2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矿井巷道网络数据。
假设巷道的断面是宽4m,高3m的矩形,突水水流以 0.1m的初始水位(水流首次到达后能够保持的高度)向前漫延。当水流漫延到巷道的分叉节点处时,水流向水平巷道和下行巷道平均分流,且初始水位不变。以开始突水时间为零时刻,各突水点的突水量均为 30m/in.
请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 若巷道的某一点发生突水,试分析水流过程,建立突水水流在巷道的流动漫延模型。对附件1和附件2给出的两个矿井巷道网络,分别给出网络中各巷道水流的变化情况,其中附件1 中的突水点位置为 A1(5349.03,4931.90,10.00),附件 2 中的突水点位置为 A2(4143.12,4376.28,6.33)。将结果分别保存到文件 result1-1.xlsx 和 result1-2.xlsx 中(模板文件在附件3中,所有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下同),其中端点水流到达时刻是指突水水流首次流经该点的时刻,巷道充满水时刻是指巷道中水流的水平面达到巷道最高点的时刻。
问题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
矿井巷道系统具有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突水点的水流会以一定流量沿着巷道传播、分叉、扩散,并最终充满整个矿井巷道。由于突水水灾害发生突然,建立一个简化而有效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水流到达时刻与充满时刻,是救灾和逃生路线制定的关键。
根据题意,假设巷道为矩形断面,宽度b=4 m,高度h=3 m,初始水流能够保持的稳定水深为h0=0.1 m,突水流量为Q=30 m3/min。当水流到达分叉节点时,若存在多条水平或下行巷道,则按照等分原则进行流量分配。基于此,我们将巷道网络抽象为加权有向图,节点为巷道端点(断面底边中点),边为连接两个端点的巷道。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水流在图中传播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各节点到达时刻以及各巷道充满时刻。
巷道网络抽象
水流动力学模型
巷道充满时刻
求解结果与分析
根据建立的突水水流流动漫延模型,分别对附件1与附件2所给矿井巷道网络进行了数值仿真与可视化。通过计算得到了各节点的首次到达时刻、各巷道的水流传播时间以及部分死胡同巷道的充满时刻,并利用三维网络图、气泡图与直方图展示了整体传播规律。
问题二:
问题2 当矿井发生突水后,安全生产部门即刻监控到突水情况,并应尽快为每个工人的制订出有效逃生方案。请根据问题1中所建水流漫延模型,协助安全生产部门为各矿工设计最佳逃生路径。假设工人在无突水水流巷道时,前进速度为4m/s; 巷道内水面高度小于等于 0.3 m 时,工人逆水行进速度为1m/s,顺水行进速度为2m/s;当巷道内水面高度为超过 0.3m时,不建议涉水通行。假设在突水1分钟时发布逃生通知,请对附件1和附件2给出的两个矿井巷道网络,分别给出各矿工的最佳逃生路径,其中附件1中的出入口位置分别为(3252.16,3326.63,10.00)(3173.10,2819.97,10.00),矿工的位置分别为(5808.18,5367.75,10.00),(5194.00,4785.3110.00),(6190.81,3434.29,10.00);附件2中的出入口位置分别为(6336.99,6073.22,36.15),(6416.05,6579.88,8.69),矿工的位置分别为(4395.15,4614.53,6.59),(3398.34,5965.561.31),(3879.44,4125.47,6.22)。将结果分别保存到文件 result2-1.xlsx 和 result2-2.xlsx 中(模板文件在附件3中)
网络抽象与几何量
巷道内水的时空到达场
其中ki为水到达节点时所有可行出边(水平/下坡,且不回到父边)的数量;为该边分到的流量。若边非死胡同,则对行走仅影响速度,不触发阻断。
行人速度与可行性约束
时间依赖的“边通过时间”函数
时间依赖最短路径(TDSP)
工人与出口的节点映射
关键派生量与判据
求解结果与分析
依据问题一的水流漫延模型与题设的行走速度规则,对附件1、附件2两套矿井在“突水后1min发布逃生通知”的场景下进行了时间依赖路径规划与可视化。算法同时考虑:①水流只能沿水平/下行巷道传播、在分叉处等分流;②人员在无水、顺水、逆水三种状态下的速度差异;③死胡同在水位达到0.3m后不建议涉水通行的阻断约束。得到的指标为:
附件1:3/3名工人均成功到达出口,成功率=1.00,平均到达时间(ETA)≈16.81min。
附件2:3/3名工人均成功到达出口,成功率=1.00,平均ETA≈15.89min。
1)三维路径总体形态与可达性
问题三:
问题3 若矿井有两个突水点发生突水,分析水流过程,建立突水水流在巷道的流动漫延模型。对附件1和附件2给出的两个矿井巷道网络,分别给出网络中各巷道水流的变化情况,其中附件1中第二个突水点的位置为 B1(3760.40,3808.33,10.00),在 A1 点突水4分钟后开始突水;附件 2中第二个突水点的位置为B2(5883.14,5643.35,40.37),在 A2 点突水 5分钟后开始突水。将结果分别保存到文件 result3-1.xlsx和 result3-2.xlsx中(模板文件在附件3 中)。
网络与变量定义
单源水舌前沿传播与到达时刻
双源合并规则与全局最早到达
节点分流与支路流量
求解结果与分析
在双突水源条件下,我们分别对附件1与附件2的矿井巷道网络进行了水流漫延模拟与可视化分析。结果从水流覆盖范围、端点到达时刻分布、巷道充满特性以及累计被淹长度演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问题四:
问题4 当矿井出现第二个突水点后,安全生产部门即刻监控到突水情况,并尽快调整逃生方案。请协助安全生产部门调整最佳逃生路径。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假设在第二突水点突水1分钟后,安全生产部门发布调整后的逃生方案。对附件1和附件2给出的两个矿井巷道网络,分别给出各矿工调整后的最佳逃生路径。请将结果分别保存到文件 result4-1.xlsx和 result4-2.xlsx中(模板文件在附件3中)。当矿井出现第二个突水点时,水流在巷道网络中的传播特性会发生显著改变。为了在安全生产部门发布调整逃生通知(假设在第二突水点突水1分钟后)时,为各工人制定最优的逃生路径,我们需要在前述水流漫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多源突水、动态更新和时间依赖路径优化的建模思路。以下给出完整的数学建模。
多源突水水流传播模型
人员运动速度与可通行约束
时间依赖最短路建模
多工人整体指标
求解结果与分析
完整内容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