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机器之心编辑部

AI 圈的头条被 DeepSeek 承包了十几天,昨天,OpenAI 终于坐不住了,推出了全新推理模型系列 o3-mini。不仅首次向免费用户开放了推理模型,而且相比之前的 o1 系列,成本更是降低了 15 倍之多。

OpenAI 也称这是其推理模型系列中最新、最具成本效益的模型:

94c806b12608c52d4db57123ab1e6ec8.png

刚刚上线,已经有网友迫不及待的拿它和席卷整个大模型圈的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R1 进行对比了。

前段时间,AI 社区开始沉迷用 DeepSeek R1 和其他(推理)模型比拼这个任务:「编写一个 Python 脚本,让一个球在某个形状内弹跳。让该形状缓慢旋转,并确保球停留在形状内。」

这种模拟弹跳球的测试是一个经典的编程挑战。它相当于一个碰撞检测算法,需要模型去识别两个物体(例如一个球和一个形状的侧面)何时发生碰撞。编写不当的算法会出现明显的物理错误。

在 DeepSeek R1 席卷国内外热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美国云计算平台争先恐后引进 R1 的同时,R1 也在这个任务中完成了对 OpenAI  o1 pro 的碾压。

再看 Claude 3.5 Sonnet 和谷歌的 Gemini 1.5 Pro 的生成结果,DeepSeek 旗下的开源模型高出的确实不只是一个 level。

91825a93bd3d108e922b1557a77ba644.gif

然而,在 o3-mini 上线后,剧情似乎一夜反转了,比如这个帖子宣称 OpenAI o3-mini 碾压了 DeepSeek R1。目前已引发近 400 万网友围观。

d93e71caf805d11ae6d9fd8705cc84b1.png

该开发者用的 prompt 是:"write a Python program that shows a ball bouncing inside a spinning hexagon. The ball should be affected by gravity and friction, and it must bounce off the rotating walls realistically"

也就是分别让 o3-mini 和 DeepSeek R1 写一个球在旋转的六边形内弹跳的 python 程序,小球跳动的过程中要遵循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最后的展示效果如下:

c5177ae14c82e918db19c41503110647.gif

从效果来看,o3-mini 把碰撞、弹跳效果展示的更好。从对重力和摩擦力的理解来看,DeepSeek R1 版本的小球似乎有点压不住牛顿的棺材板了,完全不受重力控制。

这并非个案,@hyperbolic_labs 联合创始人 Yuchen Jin 在此之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分别向 DeepSeek R1 和 o3-mini 输入了提示词:write a python script of a ball bouncing inside a tesseract(编写一个 Python 脚本,模拟一个球在四维超立方体内部弹跳)。

四维超立方体的每个顶点与四条棱相邻,每条棱则连接两个立方体。四维空间内的几何图形超出了人类的直观感知范围,所以听着这些描述,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出一个四维超立方体长什么样子。

而 o3mini 不仅展现出了稳定的几何结构,小球在四维空间内弹跳的运动轨迹也较为灵活,有撞到立方体侧面的打击感。

bae080fbba234016a16bc63108b6b0c9.gif

再来看 DeepSeek R1 这边,它对四维超立方体的形状理解似乎还不够深入透彻。同时,小球在其中的运动轨迹也显得有些诡异,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ff83a16162e66fd665495d9e4009713d.gif

据 Yuchen Jin 称,他试了很多次,所有用 DeepSeek R1 尝试都比一次性的 o3-mini 要差,比如下面这次就剩下球了。

3667dc65a76d9aea9eb5cbea827bd353.gif

机器之心也亲测了一把,同样是 Pass@1 测试,DeepSeek R1 这次是既有球又有几何外框了,甚至小球还会变换颜色色,遗憾的是,它把四维超立方体简化成了三维空间坐标轴。

a432fcc50ebc3b114605d825dc40ceec.gif

o3-mini 的表现则有些「买家秀」的意味,明明和 Yuchen Jin 输入的是完全一样的提示词,为什么 o3-mini 就不会了?得不到如上所示的「卖家秀」了呢?

c0315e67b51f4412dcdcd45900cb97f5.gif

看来,在生成小球在几何外框内跳动的程序这方面,DeepSeek R1 并不是完全是 o3-mini 的手下败将。

AIGC 从业者 @myapdx 用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同类提示词来测试 o3-mini 和 DeepSeek R1:编写一个 p5.js 脚本,模拟 100 个彩色小球在一个球体内部弹跳。每个小球都应留下一条逐渐消失的轨迹,显示其最近的路径。容器球体应缓慢旋转。请确保实现适当的碰撞检测,使小球保持在球体内部。

o3-mini 的效果是这样的:

0438463ef9efae2f15efe6b088cf5008.gif

提示词里的这么多项要求:在球体内部弹跳、留下逐渐消失的轨迹、容器缓慢旋转......o3-mini 都完美满足。

而 DeepSeek R1 的效果,好像也没差到哪里去:

4b10a3a8bcd388f8fca7c301dca02e41.gif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Yuchen Jin 和 @myapdx 都在帖子中提到,这个任务对模型如何理解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律有所反应。模型需要综合自己对语言、几何、物理和编程的理解,方能得出最后的模拟结果。从前两轮的结果看来,o3-mini 有可能是物理学得最好的大模型。

与此同时,OpenAI 也在昨天的发布博客中强调过,在博士极科学问题方面 o3-mini-low 的表现优于 o1-mini。o3-mini-high 的表现与 o1 相当,在博士级生物学、化学和物理问题上都有显著进步。

对人类来说,理解小球跳动时的重力和摩擦力并不算困难,但在大语言模型领域,这种对物体物理状态的「世界模型」理解能力,直到最近才真正突破。

还有网友猜测,DeepSeek R1 的程序有时只有一个球,会不会是它想得太多了?

不知是否有读者亲自体验过?欢迎讨论。

310d2132230b248f5287ef149b7d5706.png

参考链接:

https://x.com/flavioAd/status/1885449107436679394

https://x.com/iamRezaSayar/status/1885760491466997791

https://x.com/Yuchenj_UW/status/1885416559029740007

https://x.com/Yuchenj_UW/status/1885472365309833382

下载1:OpenCV-Contrib扩展模块中文版教程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扩展模块中文教程,即可下载全网第一份OpenCV扩展模块教程中文版,涵盖扩展模块安装、SFM算法、立体视觉、目标跟踪、生物视觉、超分辨率处理等二十多章内容。


下载2:Python视觉实战项目52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Python视觉实战项目,即可下载包括图像分割、口罩检测、车道线检测、车辆计数、添加眼线、车牌识别、字符识别、情绪检测、文本内容提取、面部识别等31个视觉实战项目,助力快速学校计算机视觉。


下载3:OpenCV实战项目20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OpenCV实战项目20讲,即可下载含有20个基于OpenCV实现20个实战项目,实现OpenCV学习进阶。


交流群

欢迎加入公众号读者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SLAM、三维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摄影、检测、分割、识别、医学影像、GAN、算法竞赛等微信群(以后会逐渐细分),请扫描下面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三 + 上海交大 + 视觉SLAM“。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
Logo

技术共进,成长同行——讯飞AI开发者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