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技术领域,TON区块链以其出色的可扩展性、速度和安全性,逐渐成为企业开发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热门选择。而要充分发挥TON的潜力,掌握其智能合约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TON智能合约开发的关键步骤、工具及最佳实践。

一、智能合约开发步骤

  1. 本地设置:在计算机上搭建开发环境是第一步。开发环境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开发工具,并且为了优化工作流程,可使用TypeScript编写脚本用于测试、编译和部署代码,这些脚本编译成JavaScript后能在Node.js上运行。Node.js是一个开源的服务器环境,支持多种平台,确保安装较新版本,如v18,可通过在终端运行“node -v”检查版本。同时,选择一款支持FunC和TypeScript的可靠IDE,如免费开源的Visual Studio Code,并安装FunC插件以实现语法高亮显示。
  2. 使用Blueprint创建新项目:Blueprint是一个优秀的工具,为TON智能合约的编写、测试和部署提供了便利的开发环境。通过“npm create ton@latest”命令创建项目,过程中需输入项目名称、合约名称并选择项目模板,例如使用“func-blog-post”作为项目名称,“Main”作为合约名称,“An empty contract (FunC)”作为项目模板。Blueprint生成的项目具有特定结构,其中“contracts”文件夹存放所有智能合约的源代码及导入文件;“wrappers”文件夹包含合约包装器,即用于与智能合约交互的TypeScript接口类;“tests”文件夹存放合约的测试套件;“scripts”文件夹放置部署脚本及其他与已部署合约交互的脚本。
  3. 在FunC中实现计数器合约:FunC是专为TON区块链创建智能合约设计的编程语言,其程序会被编译成Fift汇编代码,进而生成适用于TON虚拟机(TVM)的字节码,该字节码可部署到区块链或在TVM的本地实例上执行。
    • Cell:数据的主要构建块:在编写FunC代码前,了解TVM中的内存布局细节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FunC合约处理的数据结构。在TON中,一切皆由Cell构成,Cell是一种简单的数据结构,最多可存储1023位数据及4个对其他Cell的引用,从而形成一棵树。这种结构虽增加了智能合约开发的难度,但为TON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带来巨大优势。
    • 处理消息:TON中的智能合约通过消息进行通信,每个合约都应有处理传入消息的逻辑。在Blueprint项目的“contracts/main.fc”文件中有处理传入消息的函数“recv_internal”,它有“my_balance”(合约当前的TON币余额)、“msg_value”(随消息收到的TON币数量)、“in_msg_full”(包含消息发送者等信息的完整消息,类型为cell)和“in_msg_body”(消息实际有效载荷部分,类型为slice)等参数。此外,函数定义中的“impure”是函数说明符,若函数未标记为“impure”且其结果未被使用,FunC编译器可能会移除该函数。
    • 函数说明符:除“impure”外,FunC中函数还可能有“inline”和“inline_ref”说明符。“inline”表示函数代码会在每次调用处被替换;“inline_ref”则是将函数代码存储在单独的Cell中,通过特殊的TVM指令调用。“method_id”说明该函数是一个getter函数。
    • 存储管理:每个TON智能合约都有专用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合约状态。合约部署时定义初始状态,可通过特定函数读写数据。合约地址由部署的字节码和初始存储数据共同派生,因此存储不仅关乎合约功能,还影响其地址。例如,对于计数器合约,其存储由当前计数器值和合约ID两个整数变量组成,ID在部署时指定且不可更改,用于确保部署多个实例时合约地址的唯一性。实现读取数据的“load_data”函数和写入数据的“save_data”函数,其中“save_data”因修改合约存储需标记为“impure”。
    • 实现计数器逻辑:基于“load_data”和“save_data”函数,在“recv_internal”函数中实现消息处理逻辑。约定操作由“in_msg_body”的前32位定义,计数器合约仅支持将存储中的计数器值加1的操作,其操作码为1。函数从“in_msg_body”提取操作码并与预期值比较,相应更新存储。若消息包含未知操作码,合约将抛出0xffff错误码,表示“未知操作”。
    • Getter函数:Getter是智能合约中用于检索合约当前状态而不修改它的特殊函数,仅用于只读交互,不能被其他智能合约调用。例如为计数器合约实现“get_counter”和“get_id”两个getter函数,用于获取当前计数器值和合约ID,它们使用“load_data”读取合约存储并返回相应值,且带有“method_id”说明符。
  4. 编译:使用Blueprint编译FunC代码,确保代码语法正确且能在TVM上执行。Blueprint项目的“wrappers/Main.compile.ts”文件包含默认编译选项,指定合约使用FunC语言,源文件位于“contracts/main.fc”。复杂合约的源文件可能分布在多个文件,可在“CompilerConfig”对象的“targets”字段中指定。通过“npm run build”命令编译,编译后的代码位于“build/Main.compiled.json”文件。
  5. 测试:编译成功后,需在部署到区块链前确保合约代码按预期运行。Blueprint使用sandbox库模拟TON智能合约,可发送消息并对合约状态和交易状态进行断言。
    • 实现合约包装器:在编写sandbox测试前,需实现智能合约的包装器。包装器是一个TypeScript类,包含消息(反)序列化原语和调用getter函数的逻辑,可在客户端代码和测试套件中与合约交互。Blueprint项目默认的合约包装器位于“wrappers/Main.ts”,需修改以添加计数器和ID字段,并实现发送增量消息和调用getter函数的功能。
    • 实现sandbox测试:计数器合约的测试套件位于“tests/Main.spec.ts”,已包含编译和部署合约到模拟环境的逻辑。需在其中实现发送增量消息并检查交易成功及存储更新是否正确的测试。编写完成后,通过“npm run test”运行测试。
  6. 部署智能合约
    • 设置测试网钱包:部署合约到测试网需先拥有测试网钱包,如Tonkeeper和Tonhub等钱包应用可创建测试网钱包,之后可通过官方测试网giver Telegram bot获取测试TON币。
    • 编写部署脚本:部署脚本位于“scripts/deployMain.ts”,Blueprint生成的默认脚本需修改以生成随机合约ID,并使用该ID和默认计数器值0创建Main合约包装器。
    • 部署合约到测试网:准备好脚本后,通过“npm run start”命令执行,选择部署网络并使用支持的钱包应用批准交易,脚本会显示部署的合约地址和合约ID,可通过区块链浏览器如Tonviewer和Tonscan查看交易。
    • 部署后测试:部署后需创建部署后脚本,通过去中心化RPC节点连接区块链,向合约发送消息并调用getter函数读取其状态。
    • 准备主网部署:部署到主网的过程与测试网类似,但需使用包含真实TON币的主网钱包,并在运行部署脚本时选择主网网络。由于主网部署面向所有TON用户,需确保合约经过充分测试且无安全漏洞。

TON区块链为智能合约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平台,但开发者需要深入掌握TON特定技术,如TVM和FunC语言。随着TON生态系统的不断成熟,开发者应积极探索利用其工具在去中心化领域创造创新解决方案。

Logo

技术共进,成长同行——讯飞AI开发者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