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在 9 月 17 日这一天,科技领域又涌现出了哪些令人瞩目的进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人工智能:Grok 5 训练即将启动,DeepSeek 登《Nature》封面​

马斯克宣布 Grok 5 将在几周后开始训练​

马斯克近日宣布,Grok 5 将在未来几周内启动训练。这一消息在人工智能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标志着 AI 技术将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Grok 系列模型自推出以来,便以其强大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受到业界瞩目。此次 Grok 5 的训练启动,预示着该模型在性能和应用方面可能会迎来新的突破,有望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服务体验。这也进一步彰显了 AI 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各大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

DeepSeek 在《Nature》发表成果并回应争议​

2025 年 9 月 17 日,对于中国人工智能来说是一个高光时刻。DeepSeek - AI 团队梁文锋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关于开源模型 DeepSeek - R1 的研究成果,并登上当期封面。论文指出,大语言模型(LLM)的推理能力可以通过纯强化学习显著提升,从而减少对人工标注的依赖。​

与传统训练方式不同,DeepSeek - R1 采用纯强化学习(RL)框架,并引入组相对策略优化(GRPO)算法,仅依据最终答案的正确与否给予奖励,而非让模型模仿人类推理路径。令人惊喜的是,这种训练方式使模型在实践中自然涌现出自我反思、自我验证以及生成更长推理链条等高级行为。在数学测试中,DeepSeek - R1 - Zero 的准确率从 15.6% 跃升至 77.9%,使用自洽解码后更达到 86.7%,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

此外,DeepSeek 首次回应 “蒸馏” 争议,明确表示 R1 并非通过复制 OpenAI 模型生成的推理示例来学习,只是和大多数其他大语言模型一样,其基础模型在网络上训练,会吸收互联网上已有的 AI 生成内容。DeepSeek - R1 的成功,不仅展现了其在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更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高推理能力,为全球 AI 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开启了一场 AI “推理革命”。​

二、科技巨头动态:谷歌豪掷 50 亿英镑布局英国​

谷歌宣布将在两年内向英国投资 50 亿英镑,重点布局 AI 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科研及员工培训等领域。这一巨额投资旨在满足谷歌云服务、搜索等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谷歌已在伦敦北部启用新数据中心,进一步强化其在英国的业务布局。与此同时,微软、亚马逊、甲骨文等美国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大对欧洲多国的投资力度,可见欧洲市场在全球科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谷歌的这一举措,不仅将推动英国当地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有望促进 AI 技术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创新。​

三、网络安全:专家探讨 AI 应对网络攻击​

在 2025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 AI 风险挑战、治理举措及算法安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多样,给网络安全防护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应对网络攻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专家们强调,人工智能在检测网络攻击、分析攻击模式以及快速响应等方面具有高效性,能够显著提升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能力。通过利用 AI 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四、芯片制造:中芯国际测试首款国产 DUV 光刻机​

有消息爆料,中芯国际正在测试首款国产 DUV 光刻机,该光刻机由上海宇量昇生产,采用浸没式技术。这款光刻机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支持 28 纳米芯片制造,并借助多重曝光技术能够生产 7 纳米芯片,甚至在极限情况下可试产 5 纳米处理器。长期以来,我国芯片制造在高端光刻机领域受到国外技术限制,国产 DUV 光刻机的出现有望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提升我国国产先进芯片的产能,推动我国芯片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可控提供坚实保障。​

五、清洁能源装备:四川发布 19 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成果​

9 月 17 日,2025 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四川省德阳市开幕。会上,四川省发布了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成果,19 项已研制完成的重大技术装备集中亮相,这些成果涵盖高端能源、航空航天、工业母机及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高端能源装备方面,共有 7 项成果发布。例如,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 18 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与 8 兆瓦级陆上大型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完成整机及核心部件自主开发,获评 “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推动我国风电半直驱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我国风电产业向大功率、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提供关键支撑。中国二重研制的 620 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高温转子锻件,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东方电机研制的 500 兆瓦冲击式水轮机组和 300 兆瓦变速抽蓄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冲击式机组。​

航空航天类装备共 4 项,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中,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 AE200 型载人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完成国内首个全尺寸倾斜过度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在低空载人交通装备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预计 2026 年完成适航取证后,将进一步完善低空交通网络,助力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由腾盾科创研制,载重量达到 2 吨,技术水平国际一流。民机舱内 LED 照明系统由九洲光电研制,可应用于 C919 和 C909 等大型客机客舱的情景照明。​

工业母机、医疗类等装备共 8 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6 项,覆盖高端制造与民生医疗关键领域。其中,四川省工程装备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口腔 CT 设备在精密机电控制系统技术、图像重建与预处理技术、低剂量成像与探测器优化技术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实现口腔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方案个性化制定,为我国口腔精准诊疗设备实现自主可控奠定坚实基础。国机重装开发的 8 万吨模锻压机模具,构建了高效率、高性能的超大锻模增材制造技术体系;普什宁江和杰创科技分别研制的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与联动加工中心,满足航空航天关键部件高精度加工需求,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六、文化遗产数字化:新技术让古老文明在数字空间 “永生”​

9 月 17 日,202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在主论坛上,中外专家学者围绕 “技术・创新” 议题,分享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智慧管理、内容挖掘与活化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展望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无限可能。​

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上,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数字孪生应用服务平台吸引了众多目光。观众通过该平台可 “沉浸式” 游览故宫核心区域,实现 “云端走进紫禁城”,这是故宫博物院加强数字技术研发运用,推动数字化保护的生动体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故宫保存了 195 万件(套)珍贵藏品,已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保护。2019 年推出数字文物库,还建成线下数字馆,将海量数字资源、展厅和展柜打通。未来,故宫博物院将借力数字孪生技术与前沿科技,推动文物数字化标准建设,赋能现实世界的故宫。​

陕西省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也积极探索。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通过石峁遗址的案例,展示了陕西在古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化利用方面的实践。石峁遗址自 1958 年被发现,经大规模科学系统发掘,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例证。在考古工作中,陕西首次将 MR 全息可视导览与 Vision Pro 混合技术应用于遗址展示,MR 技术打破静态展陈边界,以三维动态方式精准复原城防体系,构建沉浸式智慧导览体验。​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在瓷器收藏数字化方面构建了 “实物藏品 + 历史文献 + 数字平台” 三位一体的体系,并于 2024 年开放在线平台,与多领域专家合作对线上资源库进行修正和改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安德鲁・斯坦斯表示,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深刻变革,虽面临气候变化、冲突等挑战,但科技创新如 3D 扫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为文物创造数字本体,让古老文明在数字空间 “永生”。​

七、其他前沿资讯​

月球热演化研究有新发现​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肖智勇团队联合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吴明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2009 年以来月球上新增了数十处滑坡,且主要由月球内部产生的 “地震”(内生月震)引发。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为月球热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进展,也为未来人类登月建站的选址与安全防护提供了关键参考。研究团队通过卫星图像对比,挑选月球易滑坡区域,分析新滑坡特点,排除小行星撞击是主要触发因素,证实月球内部仍有能量活动,并指出雨海盆地东部可能是月震活跃区,未来登月基地选址应避开此类区域。​

2025 宁德国际新能源产业及储能装备博览会开幕​

9 月 17 日,2025 宁德国际新能源产业及储能装备博览会开幕。本届新博会汇聚 110 家全球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设置储能技术跃迁、“十四五” 新型储能成果、零碳科技、新能源产品体验等四个展区。现场展示了多款储能明星产品,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多种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以及压缩空气储能、磁悬浮飞轮储能等物理储能系统,还有配套的温控管理、储能系统集成、储能消防等创新产品与系统,全面呈现储能前沿技术与多元化解决方案。同时,通过零碳科技展区展示零碳园区规划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新能源产品体验区让观众感受新能源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搭建重要平台。​

2025 世界储能大会聚焦储能前沿并签约 18 个项目​

2025 世界储能大会 17 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大会开幕式上共有 18 个项目签约,涵盖新型电池、新型储能系统、新材料、零碳园区等方向。本届大会以 “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 为主题,与会人士认为我国已建成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但当前储能行业存在技术同质化与内卷式竞争等问题。此次大会旨在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储能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储能产业迈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Logo

技术共进,成长同行——讯飞AI开发者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