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Django+vue北京热门旅游景点分析及可视化

1.1 整体架构分层

  • 前端展示层:Vue.js + ECharts 构建交互式可视化界面

  • API服务层:Django REST Framework 提供数据接口

  • 数据分析层:Pandas/NumPy 数据处理与分析

  • 数据存储层:MySQL + Redis 混合存储

  • 数据采集层:多源旅游数据接入

1.2 技术组件关系

text

Vue前端 ↔ Django REST API ↔ 数据分析引擎 ↔ 数据存储
                   ↑
           定时数据更新任务
                   ↑
          多源数据采集系统

2. 核心功能模块

2.1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 景点基础数据:名称、位置、等级、门票等

  • 游客流量数据:实时及历史游客量统计

  • 用户评价数据:评分、评论情感分析

  • 周边设施数据:交通、餐饮、住宿等信息

  • 天气数据:景点区域天气状况

2.2 多维分析模块

  • 热度分析:景点人气排名及趋势

  • 时空分析:游客量时间/空间分布

  • 评价分析:用户满意度多维评估

  • 关联分析:景点间关联关系挖掘

  • 预测分析:游客量预测模型

2.3 可视化展示模块

  • 热力图:游客分布地理可视化

  • 趋势图:时间维度变化分析

  • 对比图:景点间多维指标对比

  • 关系图:景点关联网络展示

  • 仪表盘:核心指标综合展示

3. 关键数据模型

3.1 景点基础数据

  • 基本信息:名称、类型、等级、开放时间

  • 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行政区划

  • 服务信息:门票价格、预约方式、设施

  • 描述信息:特色介绍、文化背景

3.2 游客行为数据

  • 流量数据:实时/历史游客量统计

  • 停留数据:平均游览时长

  • 轨迹数据:游客移动路径

  • 画像数据:游客 demographics

3.3 评价数据

  • 结构化评分:总体评分、各维度评分

  • 文本评价:用户评论内容

  • 情感分析:评论情感极性

  • UGC内容:用户生成照片视频

4. 特色分析维度

4.1 时间维度分析

  • 季节变化:不同季节游客量波动

  • 节假日效应:黄金周/小长假特征

  • 周模式:工作日/周末差异

  • 日时段:游客到访时间分布

4.2 空间维度分析

  • 行政区分布:各区县景点热度

  • 地理聚类:景点空间聚集特征

  • 交通可达性:地铁/公交便利度

  • 周边协同:景点间联动效应

4.3 游客画像分析

  • 来源地分布:本地/外地游客比例

  • 年龄结构:不同年龄段偏好

  • 消费特征:人均消费水平

  • 游览方式:自由行/跟团比例

5. 可视化设计方案

5.1 核心可视化视图

  • 北京景点热力图:基于地理位置的游客密度

  • 热度趋势曲线:时间维度游客量变化

  • 评分雷达图:多维度评分对比

  • 评论词云:高频特征词可视化

  • 关联网络图:景点共现关系

5.2 交互功能设计

  • 时间范围选择器

  • 景点类型筛选

  • 数据下钻分析

  • 视图联动交互

  • 报表导出功能

6. 系统特色功能

6.1 智能推荐功能

  • 基于游客画像的景点推荐

  • 根据实时人流的错峰推荐

  • 基于天气状况的适宜推荐

  • 个性化行程规划建议

6.2 预警预测功能

  • 客流超限预警

  • 拥堵预测提示

  • 最佳游览时段建议

  • 突发事件影响评估

7. 扩展性设计

7.1 数据扩展

  • 新增数据源接入规范

  • 历史数据归档策略

  • 第三方数据接口

  • 数据更新机制

7.2 功能扩展

  • 移动端适配

  • 多语言支持

  • 社会化分享

  • API开放平台

8. 典型应用场景

  1. 旅游局监管:全市景点运行监测

  2. 景区管理:单个景点运营分析

  3. 游客服务:行程规划参考

  4. 学术研究:旅游行为分析

  5. 商业决策:旅游投资参考

9. 系统价值体现

  1. 管理价值: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2. 商业价值:帮助景区优化运营

  3. 社会价值:提升游客体验

  4. 研究价值:积累旅游行为数据

  5. 宣传价值:展示北京旅游形象

代码实现:

Logo

技术共进,成长同行——讯飞AI开发者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