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体验|阿里巴巴推出Qoder:又一个Cursor杀手(我测试过了,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我的测试项目,我决定构建一个带有JavaScript前端的FastAPI Python后端——这是一个常见的全栈设置,可以让我测试Qoder的跨语言能力。这种可见性减少了幻觉,并提高了你想要的和人工智能提供的之间的一致性。你概述工作规范,委托任务,然后Qoder生成执行计划,将任务分解为详细的行动流程,实现功能,自动化测试和验证,并完成端到端的编码任务。我将进行更多测试,看看Qoder在更大、
📝 面试求职: 「面试试题小程序」 ,内容涵盖 测试基础、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Web功能测试、接口测试、APPium移动端测试、Python知识、Selenium自动化测试相关、性能测试、性能测试、计算机网络知识、Jmeter、HR面试,命中率杠杠的。(大家刷起来…)
📝 职场经验干货:
阿里巴巴于2025年8月22日凌晨面向全球用户发布了Agentic编程平台Qoder,支持Mac和Window系统。Qoder集成了全球顶尖的编程模型,提供最强的上下文工程能力,可一次检索10万个代码文件。基于强大的编程智能体,可实现AI自主研发,大幅提升真实软件的开发效率。国外一位软件工程师第一时间试用了该工具平台。
以下他的使用体验:
Qoder是阿里巴巴新推出的类似Cursor的人工智能编码集成开发环境(IDE),它有望改变我们构建软件的方式。为了抢占Cursor的市场份额而开发的IDE数量多得我们都数不清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Trae AI、Kiro,现在Qoder也加入了这场竞争。
每一个都声称是终极编码伙伴,但大多数在你测试它们的时候都不尽如人意。
当我发现阿里巴巴的最新产品时,我忍不住要测试一下。
我最初对Trae和Cursor的测试让我很失望,但阿里巴巴的过往业绩值得关注。
他们的Qwen Coder模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仍然是目前最好的编码模型之一,给Claude Sonnet带来了严峻的竞争。
Qoder的登陆页面引起了我的注意。
“面向真实软件的智能编码平台”这一口号和文档给我带来了强烈的Cursor感觉。
但它能辜负Qwen Coder的声誉吗?
这个平台承诺会有所不同。Qoder引入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
用于对话式编程的代理模式
-
用于自主任务执行的任务模式。
其理念是,你可以将整个编码任务委托给独立工作的人工智能代理,而你则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决策。
在花了几个小时测试Qoder的功能,并将其与Cursor进行比较之后,我有了一些想法;有些令人印象深刻,有些则令人担忧。
让我来为你介绍Qoder的功能——以及在这个已经拥挤的市场中它是否值得你关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什么是Qoder?
Qoder是一个智能编码平台,由阿里巴巴专有的Next-Edit-Suggestion(NES)模型和增强型上下文工程提供支持。
该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命令实现深度代码库搜索和查询、多行编辑、智能代码建议和重构以及自动化测试和验证。
阿里巴巴围绕三个核心概念构建了Qoder。
-
增强型上下文工程将深度代码库分析与自适应记忆相结合,提供随着你的编码模式而进化的人工智能。该系统分析你项目的架构、设计模式和底层逻辑,然后将这些专业知识转化为一个存储库维基,生成结构化的文档。
-
第二个概念是知识可见性,它使你的代码库对人类和人工智能都易于理解。这种可见性减少了幻觉,并提高了你想要的和人工智能提供的之间的一致性。
-
规范驱动开发是第三个基础。你首先编写规范以澄清需求,然后委托实现,同时在人工智能自动化执行时保持控制。
Qoder通过两种不同的模式运行。代理模式充当智能编码助手,为更简单的任务提供对话式结对编程。
你通过人工介入的检查点保持完全控制,通过实时协助引导人工智能进行对话。
任务模式将Qoder转变为一个自主编码专家,提供经过全面测试、可投入生产的代码。
你概述工作规范,委托任务,然后Qoder生成执行计划,将任务分解为详细的行动流程,实现功能,自动化测试和验证,并完成端到端的编码任务。
该平台包括长期记忆功能,可以保留项目模式、过去的解决方案和个人编码偏好。
这使Qoder能够快速检索和完善先前的工作,以更一致的编码风格更快地开发代码。
该系统还支持智能代码库搜索、高级存储库洞察以及工具使用,以便感知额外的上下文并使用内置和MCP工具执行各种操作。
设置和第一印象
让Qoder运行起来很简单。
我从qoder.com/download下载了安装程序,双击安装文件后启动了它。
这个IDE打开后有一个熟悉的界面,立刻让我想起了VS Code的布局。
你首先需要做的是登录。我点击了右上角的用户图标,用我的GitHub账户注册了。
Qoder个人版在试用期内目前是免费的,所以我可以立即访问所有功能。
我在Windows上使用Open功能(Ctrl+O)从VS Code导入了我现有的工作区。
Qoder顺利地处理了导入,保留了我的文件夹结构和文件关联。
你也可以使用Clone repo选项直接从GitHub克隆项目。
对于我的测试项目,我决定构建一个带有JavaScript前端的FastAPI Python后端——这是一个常见的全栈设置,可以让我测试Qoder的跨语言能力。
如果你用过VS Code或Cursor,这个用户界面会让你感到熟悉。主编辑器占据了屏幕的大部分,左边是文件资源管理器,右边可以访问AI聊天面板。
右上角的辅助侧边栏切换按钮可以打开AI功能。
关键功能
以下是一些功能总结:
-
在Windows上,输入部分代码或自然语言请求后,按下Alt+P可以触发Next Edit Suggestions(NES)。建议会以斜体的虚体文本形式出现,你可以用Tab键接受或用Escape键拒绝。该系统支持多行编辑,并可以在不同文件的建议更改之间导航。
-
在编辑器中直接按Ctrl+I可以打开Inline Chat,允许你在不切换上下文的情况下提问并获得修改建议。你可以使用#符号添加上下文,以引用文件、规则或其他资源。人工智能会直接在你当前的文件中生成更改。
-
按Ctrl+L可以激活AI聊天面板,它提供Ask和Agent两种模式。Ask模式提供解释和建议,但不进行更改。Agent模式可以自主修改文件、执行命令并完成端到端的任务。你可以突出显示代码并点击“发送到聊天”,或者使用键盘快捷键。
-
上下文系统通过@符号工作——@file选择特定文件,@folder引用目录,@image上传屏幕截图,@codeChanges显示Git暂存区,@gitCommit引用特定提交。多种上下文类型可以在一个请求中组合使用。
存储库维基在索引过程中生成,创建关于你项目的架构、设计模式和组件关系的结构化文档。
这会出现在侧边栏中,并为你整个开发工作流程中的所有AI交互提供上下文。
设置过程揭示了Qoder专注于理解你的整个项目,而不是处理孤立的代码片段。
最终想法
Qoder在拥挤的Cursor替代产品市场中因其任务模式而脱颖而出——这一功能将编码从对话转变为真正的委托。
虽然其他IDE专注于不同的体验,但Qoder的自主任务执行允许开发人员概述规范,然后放手让人工智能处理端到端的实现。
该平台由阿里巴巴的NES模型提供动力的增强型上下文工程,创造了大多数竞争对手所缺乏的东西:真正的项目理解。通过生成存储库维基和对你的编码模式保持长期记忆。
我将进行更多测试,看看Qoder在更大、更复杂的项目中是否能保持这种自主水平,在这些项目中,真正的智能编码将受到终极考验。
最后: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教程已经整理上传完成,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保证100%免费】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