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通识专栏】第十六讲:数字人
对于学习和科研而言,数字人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无需亲自出镜,也能让一段讲解“有人在说”,从而提升传播效果与感染力。古诗词中也常见对中秋的描写,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达了跨越时空的情感寄托。几分钟后,一段由数字人出镜的视频便生成完成:虚拟讲解员以清晰自然的语音播报文稿,同时配合字幕,形成一段完整的“中秋节文化小课堂”,如。先在 DeepSeek中输入提示:“请写一篇约一分钟的介绍,解
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视频技术中,数字人(AI Digital Human)是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它通过虚拟形象来模拟真人的外貌、声音与表情,可以在视频中担任讲解员、主持人或演示者。对于学习和科研而言,数字人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无需亲自出镜,也能让一段讲解“有人在说”,从而提升传播效果与感染力。
DeepSeek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讲稿撰写者”的角色。它能够帮助使用者生成逻辑清晰、表达自然的讲解文稿,再交由数字人平台(如“蝉镜”)将文字转化为虚拟讲解。这样,文字与形象结合,知识就能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
应用示例:中秋节的数字人讲解
设想一位同学要在课堂上准备一段关于“中秋节文化”的展示,却不想自己出镜。先在 DeepSeek中输入提示:“请写一篇约一分钟的介绍,解释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语言要简洁,适合口播。”
DeepSeek生成的如下文稿: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祭月习俗,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仰望天空中最圆的明月,寄托思念与祝福。‘花好月圆’象征着家庭团圆与丰收。节日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猜谜。古诗词中也常见对中秋的描写,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达了跨越时空的情感寄托。
图5-10:数字人生成
接着,将这段文字复制到蝉镜平台中,选择一位数字人形象,再设定人声(如“淡雅学姐”)和背景音乐。几分钟后,一段由数字人出镜的视频便生成完成:虚拟讲解员以清晰自然的语音播报文稿,同时配合字幕,形成一段完整的“中秋节文化小课堂”,如图5-10所示。
应用场景
- 课堂展示:学生用数字人代替自己完成主题讲解,避免紧张,提高效率。
- 文化宣传:学校或社团制作节日文化视频,让数字人担任主持或解说。
- 科研汇报:研究人员将复杂成果提炼为简明讲稿,由数字人展示,提升传播效果。
- 日常创作:个人vlog或公众号视频中,数字人可以作为“虚拟分身”,代替出镜表达。
数字人的出现,让“讲解”从真人变为可复制的虚拟形象;而DeepSeek的介入,则保证了讲稿内容的逻辑性与文化深度。二者结合,使学习与科研中的知识展示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往期回顾: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