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 定义 :A2A 协议明确定义了两个智能体之间的互动方式,一个智能体作为 “客户端” 发起请求或任务,另一个作为 “远程” 智能体接收请求并尝试完成任务。
  • 通信机制 :基于 JSON-RPC 2.0 over HTTP(S),并支持 Server-Sent Events (SSE) 来流式传输更新,以实现异步多步工作流。

核心功能

  • 能力发现 :每个智能体可通过 Agent Card 展示自身能力,客户端智能体据此找到最适配任务的智能体并发起请求。
  • 任务管理 :以 Task 对象为核心抽象,管理任务从提交到最终结果交付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任务的提交、状态追踪、取消及结果获取等功能。
  • 协作交互 :智能体之间可通过 Message 和 Part 机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结构化的、多模态的信息交换,如传递上下文、请求用户输入、共享中间结果等。
  • 用户体验协商 :依据 Part 的 MIME 类型和元数据,智能体能动态协商最适合终端用户的交互方式和内容呈现格式,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特点

  • 更高的解耦性 :智能体间无需提前知晓彼此的接口地址、API 格式等,通过能力发现机制即可协作,降低了系统耦合度。
  • 丰富的任务状态管理 :可处理长时间运行的任务,各代理间能同步任务执行进度,客户端可实时获取状态更新。
  • 面向自然语言和多模态 :消息支持文本、音视频等多种格式,客户端可直接将用户需求以自然语言描述放进 Task 中。
  • 灵活拓展和协同 :即使智能体数量增多,也不会面临指数级连接问题,各代理可动态加入或移除。

优势

  • 互操作性强 :实现了不同开发者构建、托管在不同平台、使用不同框架的智能体之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了集成异构智能体的技术门槛。
  • 简化协调机制实现 :提供了实现协调策略的基础设施,如能力发现、任务管理和消息传递等,便于构建高效的多智能体协调机制。
  • 原生支持异构性 :允许不同能力、基于不同底层模型的智能体协作,只要遵循 A2A 协议规范即可。
  • 促进模块化、可重用性与组合性 :符合 A2A 规范的智能体可被视为可互换、可重用的 “智能组件”,便于在不同应用中复用并构建更复杂的系统。

应用场景

  • 客户支持自动化 :可实现 24/7 全天候服务,先由初级智能体处理常见问题,遇到复杂问题时呼叫高级智能体协助。
  • 低延迟管道 :在需要低延迟的场景中,如实时数据处理和交互式应用,A2A 能快速执行任务,减少等待时间。
  • AI 工作流原型开发 :帮助开发者快速连接不同智能体,实现任务自动化和复杂工作流管理。

与其他技术的关系

  • 与 MCP 的互补 :MCP 协议专注于智能体与工具或外部上下文的交互,而 A2A 协议专注于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可协同工作,如在执行 A2A 任务时,远程智能体可利用 MCP 调用工具,或把 A2A Agent 封装成 MCP 工具。
  • 与 Autogen 框架的关系 :Autogen 是多智能体对话框架,侧重于定义不同角色的 Agent 及其对话模式等内部逻辑。A2A 则是通信协议,为不同框架构建的智能体提供标准化跨框架、跨组织的通信方式。
  • 与 LangGraph 库的关系 :LangGraph 库用于构建有状态的多智能体应用,将智能体交互建模为计算图。A2A 可为 LangGraph 构建的复杂 Agent 或群体提供标准化的跨框架通信方式。

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 发展现状 :目前,A2A 协议已得到谷歌、Salesforce、SAP 等众多知名企业的支持,相关社区和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实践资源。
  •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2A 多智能体交互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同时,A2A 与 MCP 协议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构建强大的智能体生态系统。
Logo

技术共进,成长同行——讯飞AI开发者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