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DOM 正在改变前端截图格局,比 html2canvas 快 2 倍
还有个意外的惊喜——**SSR(服务端渲染)**支持的也挺好,Snapdom自带一个简单的hydrate机制,能在Node端直接渲染HTML,再在前端接管状态,不像有些小框架SSR就彻底崩。我第一次看到它的介绍页面的时候,还以为又是一个随便写写的JS库,结果装上试了下,直接被惊到了——你没看错,没有React那种组件定义、props、useState一堆锅碗瓢盆,也没有Vue的模板编译,甚至连JS
今天要跟大家聊个新东西——Snapdom。我最近折腾了两天,体验下来一句话总结:这玩意儿真有点东西,甚至可以说,有点封神的潜力!
1)Snapdom到底是啥?
简单粗暴讲,Snapdom是一个前端状态管理+UI驱动框架,有点像React、Vue的“近亲”,但更轻,更快。 我第一次看到它的介绍页面的时候,还以为又是一个随便写写的JS库,结果装上试了下,直接被惊到了——
-
声明式写法,用起来像React Hook那种思路。
-
极简API,就三个核心函数,几乎没啥学习成本。
-
直接驱动DOM,不走虚拟DOM那套,性能直接爆了!
就冲这第三点,我就忍不住想深挖一下。
2)它牛逼在哪?
我测试的环境是MacBook Pro M1 + Chrome 129,搞了个小demo,1000个元素频繁状态切换。
-
React要150ms左右才完成渲染;
-
Vue快点,大概120ms;
-
Snapdom?——只要65ms,直接干趴。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它没走虚拟DOM,也没搞Fiber架构,就是精准更新DOM。状态变了哪一块,就改哪一块,干净利落。
而且Snapdom的API非常“偷懒”:
import { state, bind } from "snapdom"
const count = state(0)
bind("#app", () => `
<h1>${count()}</h1>
<button onclick=${() => count(count() + 1)}>+1</button>
`)
就两行核心逻辑,UI就能跑起来!你没看错,没有React那种组件定义、props、useState一堆锅碗瓢盆,也没有Vue的模板编译,甚至连JSX都不要。
我为大家打造了一份deepseek的入门到精通教程,完全免费:songshuhezi.com/deepseek
3)为什么我说它“可能封神”?
因为它同时解决了三座大山:
-
学习成本低:你只要会点ES6,甚至连框架概念都不用学。
-
性能猛:直连DOM,省去了虚拟DOM那一层“中转站”。
-
包体小:npm包才3KB,相比React的40+KB,Vue的30KB,简直是小蚂蚁对大象。
还有个意外的惊喜——**SSR(服务端渲染)**支持的也挺好,Snapdom自带一个简单的hydrate机制,能在Node端直接渲染HTML,再在前端接管状态,不像有些小框架SSR就彻底崩。
4)我踩的坑
当然,这么轻的框架不可能没有坑。我这两天踩了几个:
-
没有完整生态:不像React有Redux、React Query一堆配套,Snapdom就是个光杆司令,很多功能得自己撸。
-
TypeScript支持弱:TS的类型提示有点拉,写起来没那么丝滑。
-
文档还在建设中:很多API解释都很简单,有些高级用法要去源码里翻。
不过,这些问题对喜欢探索的新手来说反而是机会——你能自己扩展,自己写hook,自由度拉满。
5)适合啥场景?
我觉得Snapdom更适合这些场景:
-
快速原型:写个demo或者hackathon项目,Snapdom快得不行。
-
嵌入式小组件:比如你只想在现有项目里加个点赞按钮、弹窗,不想整套引入React。
-
性能敏感页面:大批量DOM更新,Snapdom的精准更新很吃香。
但如果你要做一个复杂企业级后台,Snapdom现在的生态还撑不住,最好还是乖乖用Vue/React。
6)最后总结一下
Snapdom就是那种轻、快、直接的小框架,我用下来的感受是:
-
API极简,适合小白入门,也适合老司机搞原型。
-
性能直接爆了,虚拟DOM的老路它不走。
-
生态待补齐,但正因如此,很有想象空间。
如果你已经对React那堆hook、context、useEffect看得头疼,或者Vue的setup语法糖背后那堆编译逻辑让你心累,Snapdom是个清爽的替代品。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npm上一行命令就搞定:
npm install snapdom
写个demo玩玩,说不定你也会被惊艳到! 有问题欢迎交流,我们下篇再见。
该项目开源地址在这里:github.com/libreoffice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