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行业认证·权威头衔】
✔ 华为云天团核心成员:特约编辑/云享专家/开发者专家/产品云测专家
✔ 开发者社区全满贯:CSDN博客&商业化双料专家/阿里云签约作者/腾讯云内容共创官/掘金&亚马逊&51CTO顶级博主
✔ 技术生态共建先锋:横跨鸿蒙、云计算、AI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布道者

🏆【荣誉殿堂】
🎖 连续三年蝉联"华为云十佳博主"(2022-2024)
🎖 双冠加冕CSDN"年度博客之星TOP2"(2022&2023)
🎖 十余个技术社区年度杰出贡献奖得主

📚【知识宝库】
覆盖全栈技术矩阵:
◾ 编程语言:.NET/Java/Python/Go/Node…
◾ 移动生态:HarmonyOS/iOS/Android/小程序
◾ 前沿领域:物联网/网络安全/大数据/AI/元宇宙
◾ 游戏开发:Unity3D引擎深度解析


🚀前言

机器翻译已经悄悄成熟,它的表现令人意外而惊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科技巨头的竞技场

机器翻译技术近年来高歌猛进,不断向多应用场景纵深发展,其水平已成为衡量科技巨头人工智能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谷歌翻译作为最广为人知的机器翻译产品,自2006年上线以来,已支持103种语言,每日处理超过1800万次翻译请求,总计达1400亿单词,长期被视为行业标杆。2016年9月28日,谷歌发布了新一代神经机器翻译系统GNMT(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同步推出PC端与移动端版本。该系统摒弃了传统将句子拆分为片段逐段翻译的方式,通过对句子整体进行编码与解码,充分利用上下文信息,显著提升译文的流畅性与准确性。据称,GNMT系统将翻译错误率降低了60%以上,尤其在中英文互译这类高难度任务上进步明显。

谷歌大脑团队坦言,尽管系统仍会出现如漏译或脱离语境等人类译者不易犯的错误,但整体翻译质量已接近普通译员的水平。类似此前日本学者对英日翻译的测试,2017年1月特朗普就职演讲期间,中国AI媒体“新智元”对谷歌中英翻译进行了实测。输入演讲英文全文,一分钟后即获得通顺的中文译文。评测显示,译文正确率约达70%-80%,若非极端严谨的文本,已基本具备实用价值。而到2025年1月特朗普再次发表就职演说时,高准确度的实时翻译已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普及,机器翻译的实时性与可用性已不再令人惊讶。

微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也拥有规模可观的团队。与谷歌不同,微软最初侧重于基于规则的翻译方法,但随后全面转向深度神经网络统计翻译。其翻译系统已深度集成至Bing、Skype等多款产品中。2014年12月,Skype翻译器推出实时语音翻译功能,率先支持英文与西班牙文通话互译,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4月新增中文普通话支持。尽管翻译准确率仍有提升空间,Skype翻译已展现出跨语言自由通话的潜力。2016年12月,微软发布“万能翻译器”,除支持语音、图像和文本输入翻译外,甚至可实现百人实时多语言交谈,被誉为“翻译神器”。

中国在机器翻译领域同样表现卓越,众多互联网与AI企业积极投入研发。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机器翻译已成为许多AI系统的标配功能,应用日益广泛,质量持续提高。

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识别与语义理解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4与2015年,其机器翻译系统两度在国际汉英翻译大赛IWSLT中夺冠,2015年口语机器翻译获NIST国际评测第一。2016年,科大讯飞首次参加国际知识图谱构建大赛(KBP),即包揽核心任务冠亚军,展现出在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推理方面的顶尖实力。其多语种实时翻译技术已达全球先进水平,晓译翻译机成为其代表性产品。

以搜索业务起家、拥有海量语料资源的百度,在机器翻译领域亦不落后。2011年7月百度翻译上线,迄今支持28种语言,覆盖PC与移动端。2015年5月,百度率先上线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系统,成为全球首家实用化NMT的企业,比谷歌早一年有余。同年,百度翻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首个获得该奖项的项目。百度翻译还创新推出实物翻译、涂抹翻译、文言文翻译等特色功能,贴合中文用户多样需求,成为工作、出行与学习中的得力助手。

2016年11月,百度CEO李彦宏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预言:“未来几年,语言障碍将完全被打破,同声传译从业者或面临失业。”与此呼应,奇点理论倡导者、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接受《赫芬顿邮报》采访时也表示,到2029年,机器翻译的质量将媲美人工翻译。

Logo

技术共进,成长同行——讯飞AI开发者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