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级软件工程师如何在科技公司中影响公司政治
如果公司当前重金投入某项新项目,例如当前流行的人工智能项目,那么通过工程实力为该项目的成功作出贡献,就是一种对项目背后副总裁或高管的政治支持。更妙的是,这不仅能实现项目落地,还能反过来提升工程师本人的政治资本。如果一位软件工程师幻想自己能像《权力的游戏》中的角色那样策划阴谋,结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这些“阴谋”会立刻被揭穿,并被他人利用,反而对自己不利。当公司高层关注“可靠性”时,VP们急需拿出能
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域的领跑者。点击订阅,与未来同行! 订阅:https://rengongzhineng.io/
许多软件工程师对公司政治持宿命论态度。他们普遍认为参与政治毫无意义,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技术决策往往出于完全自私的动机,而这些动机并不受任何善意工程师的影响。
其次,关键的利益相关者通常愚蠢且组织混乱,以至于工程师根本无法识别他们的需求,更不用说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再者,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高度依赖于私人信息,而这些信息工程师往往无法获得,因此任何参与政治的尝试最终都会变成盲目乱撞。
此外,管理层和高管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政治活动,而工程师则专注于技术工作,因此在政治博弈中,工程师天生就处于劣势。
总的来看,普遍的观点是:软件工程师根本不具备与专业政治操盘手同场竞技的能力。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一位软件工程师幻想自己能像《权力的游戏》中的角色那样策划阴谋,结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这些“阴谋”会立刻被揭穿,并被他人利用,反而对自己不利。搞政治手段需要经验和权力,而这两样工程师通常都不具备。
软件工程师在大型科技公司的政治游戏中更像是工具,而非真正的博弈者。然而,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无法涉足政治领域,只是方式有所不同——无需“搞阴谋”。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积极参与并推动一项高关注度项目的成功。这本应就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如果公司当前重金投入某项新项目,例如当前流行的人工智能项目,那么通过工程实力为该项目的成功作出贡献,就是一种对项目背后副总裁或高管的政治支持。作为回报,这些高管通常会给予工程师奖金、晋升机会,以及未来更多重要项目的参与权。作者在《棘轮效应决定工程师在大公司中的声誉》一文中曾详细论述过这一点。
稍难一点但控制力更强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技术构想“借壳上市”到已有的政治运动中。例如,一名工程师一直希望将某项已有功能拆分为独立服务。在实现这一目标上,有两条路径:
其一,是通过自身的政治资本推动:积极争取支持、向经理表明项目的重要性,并逐步说服质疑者,最终实现项目立项;
其二,是让某位高管用他们强大的政治资本来推动这个项目。这需要等待一个公司层面的战略目标出台,而这个目标恰好与项目方向一致(例如在发生重大事故之后,公司可能突然注重“系统可靠性”)。此时,只需向经理提出,这项项目或许能成为可靠性提升的一部分。若时机判断准确,公司组织将会支持该项目。更妙的是,这不仅能实现项目落地,还能反过来提升工程师本人的政治资本。
组织的关注点往往呈波浪式变化。当公司高层关注“可靠性”时,VP们急需拿出能落地的可靠性项目来向上级展示成果,但他们自身缺乏提出这类项目的能力,因此通常愿意接受任何来自工程团队的提议。相反,当组织重心转向新产品发布时,高层并不希望工程师把精力投入到内部、客户看不到的系统改造中。
因此,若希望某项技术计划在公司内部顺利推进,最佳策略就是“等浪来”。提前准备多项不同方向的技术计划是明智之举。优秀的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就会留意到各种改进点,自然形成备选项目。例如:
-
将账单系统从缓存API调用改为使用 Webhook 更新的存储数据;
-
移除老旧的自建构建管道,改用现代工具 Vite;
-
使用 Golang 重写一个老旧且流量很大的 Python 服务;
-
将用于公开文档的缓慢 CMS 前端替换为快速的静态站点;
当高层关注账单系统时,可将第一个项目包装为“可靠性提升”;当关注开发者体验时,则可推荐构建管道的改造;客户抱怨性能时,可提出用 Golang 重写作为解决方案;当 CEO 对外部文档系统的表现不满时,则可主张用静态站点重建。关键在于:任何时候都有一套详实且有效的技术方案,随时准备迎合当下组织的主旋律。
公司终究会在某些项目上投入资源,无论是否有合适的方案。但如果工程师未能事先准备,就无法左右最终选择的项目内容。经验显示,企业最糟糕的技术决策,往往是在“政治需要推动某事”却“缺乏优质选项”的情况下做出的。没有好点子时,只能用坏点子凑数。这个结果对谁都不好:高管需要费力将不理想的成果包装成成功,工程师则要耗费精力去构建一个错误的方案。
对于一位非常资深的工程师而言,高管们甚至会私下将这类失误归咎于其身上——而这种指责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正确的技术方案,正是资深工程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这一切可以从两种角度看待:悲观者认为,这是在建议工程师成为公司政治操盘者手中的便利工具,助长其无休止的内部权力斗争;而乐观者则将其看作是一种合作方式,让高管设定公司优先级,而工程师则巧妙地将自身技术计划与其对接。无论选择何种解读方式,只要能在正确的时间推动正确的技术方案,最终就能实现更多技术目标。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